CC课件
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中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映了法典(  )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2.根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3.古代亚述帝国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右图)。其是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4.有观点认为,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可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可能是从尼罗河东岸的图拉开采运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由此可知古代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  )A.与奴隶的劳作无关B.承载着外邦奴隶的智慧和历史C.是法老权力的象征第9页共9页D.是埃及人现世信仰的具体体现5.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6.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瞩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下列选项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  )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②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都是奴隶、战俘和囚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下列法律条文摘编自《十二铜表法》。之所以说这部法律的颁布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第3表(执行):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第11表(婚姻):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A.能够保护平民的政治权利B.严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可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D.使得平民掌握了法律的立法权8.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从此获得基督教会支持。6—7世纪的西欧,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这样,法兰克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这反映了(  )A.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一片黑暗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平起平坐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的一切权力9.拜占庭帝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收集注释西方古典文史和哲学作品,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城、以弗所、雅典等城市均成为当时研究古典之学的重镇。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东罗马境内曾是罗马帝国发源地B.拜占庭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C.帝国疆域曾是古典文化活跃区域D.拜占庭帝国位于东西方世界之间10.拜占庭帝国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其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是(  )第9页共9页A.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C.拜占庭帝国渗透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D.拜占庭帝国吸取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11.按《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由于“穷困”可以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相反,低级种姓不得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的人还不能同坐、同饮食。婆罗门教对各种姓间的关系做如此的规定,目的是(  )A.保持公正B.隔离冲突C.保证特权D.减少差异12.10世纪左右,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日本绘画的这一发展历程实质上反映了(  )A.市民文化的需求B.资产阶级的艺术追求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13.随着一批批遣唐使回国,新罗开始置国学诸业博士,确立“读书三品科”制度,如“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若能兼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这说明(  )A.新罗主导了与唐朝的文化交流B.理学成为新罗选官的重要依据C.新罗教育体现唐代“三教合一”D.唐文化对新罗有强大的吸引力14.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这反映了(  )A.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B.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经济中心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15.右图是出土于墨西哥东南部地区的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据学者考证,石斧的材料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而石斧上的玉米神也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第9页共9页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B.玛雅人会种植玉米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16.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人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化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A.内部人民起义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D.政治腐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国家首脑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天文学理论为数百年后的天文学学者所借鉴,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推动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第9页共9页(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分)18.在欧洲,继古希腊、罗马之后,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近一千年,但后来却衰落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淘汰。——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1)结合材料一,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的原因。(6分)(2)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4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4分)第9页共9页(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二 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6分)(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6分)(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第9页共9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由题干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自由民损害别人财产的行为进行严惩,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法典与该区域各国法律的关系,B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只涉及自由民,未涉及其他阶层,C项错误;题干未强调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项错误。2.C 材料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神庙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王权力的集中,D项错误。3.A 由题干可知“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故A项正确;“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均无关,B、C、D三项错误。4.C 金字塔的修建离不开奴隶的辛勤劳动,排除A项;金字塔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排除B项;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C项表述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主要表现,是金字塔修建的原因,排除D项。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农业生产以合理安排农事,故C项正确;“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是直接目的,但其根本是服务于农事,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太阳历的制定与法老有关,B项错误;古代埃及人制定太阳历与神化专制统治无关,D项错误。6.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大斗兽场建造于罗马帝国时期,故①错误;大斗兽场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故②正确;大斗兽场融合了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特色,故③正确;表演的角斗士并非全是奴隶、战俘和囚犯,还有可能是为了名誉或财富的自由人,故④错误,故C项正确。7.C 《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和任意曲解,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C项;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没有体现对平民政治权利的保护和对贵族利益的打击,排除A、B两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平民并没有掌握立法权,排除D项。8.B 依据材料可知,自496年法兰克国王寻求教会支持,到6—7世纪时基督教会成为西欧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者,这说明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表述错误,均排除。9.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境内汇聚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代西亚文化、古埃及文化,所以这里曾是古典文化活跃区域,丰富的历史遗址,文化的浸染,会形成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故选C项。10.A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它的版图包括希腊以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地区,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是其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故选A项。第9页共9页11.C 从题干中可看出高级种姓可以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但低级种姓不能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由此可知婆罗门教对各种姓间的关系做如此规定的目的是保证特权,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高级种姓与低级种姓之间不公正平等,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种姓之间的隔离冲突,故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高级种姓与低级种姓的区别,故D项错误。12.A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大和绘属于贵族画,浮世绘则属于民间风情画,因此从大和绘到浮世绘的发展体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项正确;17世纪的日本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无法看出日本的绘画与唐朝文化的关系,故C项错误;日本的文明开化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故D项错误。13.D 材料中新罗设立类似于中国太学的体制,还用儒学经典来选官,体现了唐文化对新罗有强大的吸引力,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中谁居主导地位,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理学产生于宋代,故排除B项;“三教合一”是指儒释道的合一,材料只涉及儒学,故排除C项。14.B 马丘比丘遗址是印加文明的遗址,根据材料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故选B项;仅从马丘比丘一座城,不能反映出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马丘比丘是经济中心,且根据材料可知它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故排除C项;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被印加文化继承,排除D项。15.B 根据题干文物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活动区域,其对玉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会种植玉米,B项正确;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脉地区,排除A项;“祈祷玉米丰收”不代表出口玉米,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对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盛产绿石,排除D项。16.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化造成了致命打击,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参考答案(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2)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18.参考答案(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2)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等。(3)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导致落伍;没有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没有居安思危,缺乏创新,丧失生机和活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4)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自守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言之有理即可)第9页共9页19.参考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改变。第9页共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07 23:42:02 页数:9
价格:¥5 大小:177.26 KB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