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课件
首页

西师大版一上第7单元总复习1.20以内的数及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20以内的数及20以内的加减法n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n教学提示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n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3.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重点、难点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n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磁性数字卡片。学具准备:作业本等学习用品。n教学过程u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游戏导入法: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谈话导入法: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u复习20以内的数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3、复习数位。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5、复习基数和序数。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02页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师生评议。师:在这里出现的1和12,是表示第1和第12,是表示这一串数的一个数的某一个位置。小结: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唱个“xx歌吧”(或者讲个小故事也行)。【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只有十几分钟,所以适时的休息可以缓解他们的疲劳。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6、复习数的大小。课件出示,学生回答。u巩固提高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1个十是多少,通过第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u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师出示课件,师生试做第一题。先老师抽出卡片,让学生说出4到算式,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再进行组间交流,引导学生互评。2、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口算第2题。指名算的快又准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复习加法表和减法表。课件出示加法表和减法表。教师引导思考:表里面有哪些规律?小组议论,教师参与,并小结。u巩固提高完成课本第103页的第4题,第103页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4题是一道较开放的题,可以选3,5,8这3个数写出4个算式;也可以选3,8,11这3个数写出4个算式。第9题第10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尽可能把每道题算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可以对计算速度提出适当要求,但不宜过高。u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设计意图】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u布置作业 课本第104页第7、8、11题。答案:第7题:1415161718第8题:1963157第11题:15-5=1015-6=915-7=815-8=715-9=6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8+10=18n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1)几个第几个5>1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写清数字,看清符号,算清得数。n教学资料包(机动栏目,每个单元至少一个即可)u精彩教学片断复习序数的含义:1.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2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地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复习效果。u教学资源啤酒中的罗马数字 不论是在中国啤酒标或是在外国啤酒标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组罗马数目字,它们一般印刷在啤酒标的边缘部位,用来注明啤酒的生产月份.罗马数字是距今2500多年前,从罗马共和到罗马帝国时代用来记数的符号,是由26个罗马字母,即拉丁字母中选出10个字母,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数目.如Ⅰ表示1、Ⅱ表示2、Ⅲ表示3、Ⅴ表示5、X表示10、L表示50、C表示100、D表示500、M表示1000.这些都是整数,奇、零数就采用两个字母拼在一起,向左是减,向右是加.如4写成Ⅳ,6写成Ⅵ,9写成Ⅸ,11写成Ⅺ,只要记住10个常用整数和左减右加的拼写方法,就能轻易识别这些数目,从而也就不难断明啤酒的保质期.由于罗马数目字比较繁琐,远不如阿拉伯数目字简明易记,所以罗马数目字的使用越来越少,从近年来的啤酒商标上就可以反映出罗马数目字的出现频率正在逐年下降.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啤酒标上,这种古老的文字就看不到了,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们而去.古代中国数学 u资料链接数学博士---郑伟安郑伟安,教授。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1980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学位。1981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进修。1984年获法国国家数学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于概率论,从事鞅论、随机微分几何、随机力学、对称马称科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生于1952年的郑伟安同千千万万同时代的人一样,初一刚上完,那段长达十年的特殊时期便开始了,于是早早地出了校门。如果不是身患哮喘,郑伟安将会投入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那么他的命运也将截然不同。赋闲在家,太多的时间不知该如何打发,郑伟安找到了最为经济的消磨时光的方式——读书。彼时,由于滞销,上海书店里的书籍都是以斤论价。尽管生性好玩,但在那样的特殊年代下,郑伟安读书效率还不错,在几年时间里,不仅相继学完了初中、高中、大学的各种课程,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等好几门外语。1973年,郑伟安被分配到上海市卢湾区瑞金街道房修队,成了一名木工。那时,他已经自学了大学工科前三年的全部课程。热衷于捣鼓无线电的郑伟安本想在这方面继续深造,但每月只有18元钱的工资,继续学习无线电对于他来说过于奢侈。几经权衡之后,他一头扎进了数学。房修队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凭着一股韧劲儿,郑伟安在工作之余学完了大学数学系要求的全部科目。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他还有模有样地撰写了“毕业论文”,并将其通过堂哥交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其襄手中,又无意间被当时师大数学系的教育革命组副组长郑启明看到。辗转之后,郑伟安终被华东师大数学系破格录取,成为该系文革后的第一个研究生。一时间,大量媒体登门采访。顺理成章地,郑伟安出名了。与此同时,他还被选为上海市科学大会代表,并于1978年受邀在上海科学大会上做大会发言。“在会上,我说,我这样一个‘小木匠’,却想攀登科学高峰,于是‘小木匠’成了要跟我一辈子的绰号。”郑伟安回忆道。媒体以极大的热情将小木匠成长为数学家的故事传播至千家万户,郑伟安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励志典型,“一双双拿着煤铲、握着锄头的手因为他重新伸向了课本”,一家媒体如此形容这个励志故事带来的效应。直到这些年,还不时有同行看到郑伟安便激动不已,说自己正是受其鼓舞才踏入数学之门。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的感觉,的确,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提高复习兴趣。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复习知识,让学生掌握、巩固、弥补新授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更大的空间应该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感受它与新授不同的另外的一种风景,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二、重视综合,融会贯通。数学复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两部分。在复习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比较和运用,力求对所学的基础知识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融会贯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定义、定理、公式的复习,应弄清来龙去脉,沟通相互关系,掌握推证过程,注意表达形式,归纳记忆方法,明确主要用途,使每一章节中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注意做到:1、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不易理解的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等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进而突破重、难点。2、综合复习,理解掌握。所谓"综合",是指将不同学科、不同单元、不同年级、不同时间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提炼加工,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融会贯通基础知识后,在解题过程中还应注意根据学过的知识去发现和挖掘书本上没有的和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如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 去思考,对具有共性的问题总结解题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等。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三、查漏补缺,讲练结合。复习时,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出新水平,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1-10-24 19:22:36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19.83 KB

推荐特供

MORE